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技術文章 > 犀黃丸聯合伊立替康和*治療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

      犀黃丸聯合伊立替康和*治療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

      更新時間:2018-06-21 點擊量:1640

      犀黃丸聯合伊立替康和*治療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

      觀察伊立替康聯合*和犀黃丸治療局限期小細胞肺癌臨床療效及安全性。方法 100例局限期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與試驗組50例,對照組予以靜脈滴注*注射液60 mg·m-2,每周期第1,8日,*注射液75 mg·m-2靜脈滴注,每周期第1日,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口服犀黃丸6 g,每日1次。2組患者均21 d為1個周期,共治療4個周期。治療結束后比較2組臨床療效、血清乳酸脫氫酶(LDH)、組織多肽特異抗原(TPS)、胃泌素釋放肽前體(Pro GRP)、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(NSE)、癌胚抗原(CEA)、鱗狀細胞癌抗原(SCC)、細胞角蛋白19片段(CYFR21-1)、總生存率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。結果治療后,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8.00%(44/50例)和60.00%(30/50例)(P<0.05)。治療后,對照組與試驗組LDH分別為(301.29±45.37),(232.78±33.57)U·L-1,TPS分別為(57.29±6.39),(48.39±4.90)U·L-1,Pro GRP分別為(57.39±8.79),(22.91±4.70)U·L-1,NSE分別為(19.29±2.91),(13.29±1.89)μg·L-1,CEA分別為(7.38±1.61),(5.24±0.87)μg·L-1,SCC分別為(3.29±0.72),(2.12±0.34)ng·L-1,CYFR21-1分別為(4.49±0.73),(2.40±0.38)ng·L-1,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P<0.05)。試驗組出現惡嘔吐3例,脫發2例,總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.00%(5/50例),對照組出現惡嘔吐3例,頭疼2例,脫發2例,總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.00%(7/50例),差異無統計學意義(P>0.05)。試驗組死亡4例,總生存率為92.00%(46/50例),對照組死亡15例,總生存率為70.00%(35/50例),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P<0.05)。結論伊立替康聯合*和犀黃丸治療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顯著提高,且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。

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德保县| 乐安县| 武义县| 武城县| 青龙| 哈尔滨市| 高密市| 静海县| 盘锦市| 海安县| 庆安县| 九江县| 饶河县| 宁河县| 隆德县| 南宁市| 巴东县| 盖州市| 安新县| 白玉县| 延边| 桃江县| 正镶白旗| 石景山区| 聂荣县| 平舆县| 乌拉特前旗| 黔南| 乐至县| 武邑县| 清新县| 永登县| 翼城县| 宿松县| 德令哈市| 临漳县| 竹山县| 林州市| 重庆市| 定日县| 麟游县|